防震记于心,安全践于行--领航·安泰开展防震安全演练活动
安全无小事,警钟需长鸣
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
具有突发性强、破坏性大、成灾广泛的特点
为进一步加强中心安全工作,增强全校师生防震安全意识,提高自救自护能力,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,9月20日上午,领航·安泰儿童康训中心开展了“防震记于心·安全践于行”应急疏散演练活动。
在防震安全疏散演练之前,指导老师通过图文等形式开展多样化防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,引导孩子们学习防震知识,掌握安全逃生、自救互救技能,以及震动停止后的疏散知识。
随着第一声警笛铃声的响起,演练正式开始。孩子们立即停下所有活动,躲进桌下、墙角等安全的地方,并用手抱住头,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。
第二声铃声响起,各班按照疏散演练的路线撤离。班级老师迅速组织孩子们双手护头,弯腰,按照逃生路线快速有序地紧急撤离到空旷场地。
各班安全有序撤离到操场空旷区域后,老师第一时间清点人数,确认班级无人受到伤害且全部到齐。
“在今天的演练中,孩子们展现出来超乎想象的冷静与配合度,这让我们深感欣慰。通过模拟地震情境,孩子们学会了地震来了,趴下、掩护、握紧拳的基本自救动作,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。”指导老师在总结中表示,“整个演练过程有条不紊,安全有序,没有发生拥挤、踩踏现象,达到了预期的目的。”
在学校怎样避震?
一切行动听老师的指挥!
幼儿之间要互相照顾,特别对年小的幼儿要多关照。
正在上课时:要在老师指挥下,迅速抱头、闭眼、躲在各自的课桌下(慎行);震时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,待地震过去后再由老师带领,有组织地疏散;如果教室是楼房,不要跳楼,不要拥向楼梯等等。
在操场或室外时:若在开阔地方,可原地不动,蹲下,双手保护头部;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;不要乱跑、乱挤,待地震过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。
防震逃生小知识
1.地震时在室内,注意寻找躲避点。
◆ 首先要关闭电源、火源。
◆ 寻找掩护,蹲下并抓牢身边物体。学会利用写字台、桌子底下的空间,或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,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。
◆ 如若身边没有这样的遮蔽物,可以用双臂护住头部和脸部,蹲在房间的角落。
◆ 远离玻璃制品、可能坠落的物品。
◆ 如正好躺在床上,不要随意移动,用枕头和被子护住头部,若床上有吊灯则要赶紧撤离。
2.地震时在室外,远离建筑物 。
◆ 地震时正好在室外,要注意远离建筑物、大树、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,寻找空旷的场地后蹲下,用双手护住头部原地等待。
3.地震时在车上,靠边停车。
◆ 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靠边停车,留在车内。
◆ 不要将车停在建筑物旁、大树旁、立交桥下、电线电缆下。
◆ 不要试图穿越已经损坏的桥梁。
◆ 地震结束后,注意道路的破损情况小心前进。
4.被困废墟时,尽力保存体力。
◆ 如若不幸被掩埋,不要随意移动,安抚好周围人的情绪。
◆ 用手帕或布遮住嘴巴,避免吸入粉尘。
◆ 敲击管道或墙壁发出声音,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。
◆ 若其他办法都不奏效再大声呼喊,因为这样会耗费更多体力并有吸入粉尘的危险。
5.这些逃生误区,一定要注意:
◆不要盲目逃离建筑物:地震预警时间短,加之房体受损、门窗变形,逃出建筑物并不容易,并很有可能在逃离的过程中因余震陷入危险之中。
◆不要选择跳窗逃生:跳窗本身很危险,若遭遇余震,生还的可能性更低。
◆逃生时不要推搡:逃生时如果互相拥挤,一旦发生踩踏事件将是二次伤害,十分危险。
◆逃生时不要乘坐电梯:地震时电梯有可能极速下落。
◆不要藏在天桥或雨棚下:地震时这些遮蔽物极容易坍塌。
发布时间:2024-09-20 | 栏目:新闻公告 | 点击:505